杀虫灭鼠植物的含义 谈到杀虫灭鼠植物,人们就自然会想到有毒植物。人类对有毒植物的认识最早是从实践中得到的。人类通过寻找食物、药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毒植物的知识和经验。传说在公元前3000年,神农氏就学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古希腊、罗马、埃及等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早就有关于有毒植物的记载。我国不但是最早认识,而且也是最早应用有毒植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1000年的周朝就开始将有毒植物作为药用和杀虫。到了秦朝,人们不光能熟练地用有毒植物捕猎、制成武器(如毒箭),更主要的是将有毒植物应用到医疗疾病方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汉朝、唐朝,已经出了不少有名的以中草药为主(包括有毒植物)治病的医学家。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有毒植物进行了划时代的大整理,共列出150多种。这些记载,加上宋朝、清朝等朝代的名家补遗,使我国对有毒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了—个基本框架的认识,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众多的有毒植物中,许多具有杀虫灭鼠作用,即杀虫灭鼠植物。那么,杀虫灭鼠植物和有毒植物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否有毒植物都是杀虫灭鼠植物呢? 对于有毒植物的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常有不同的定义,因此,要给予严格的定义有许多困难。如宫本三七郎(1953)认为,凡是植物不能被人们利用以饲养家畜,同时,又由于家畜在某些因素促成之下而自然采食后发生毒害作用的,都可称为有毒植物,真正的有毒植物是应该含有生物碱、配糖体等毒性成分;陈冀胜(1987)将有毒植物概略的定义为对人和家畜等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植物;史志诚(2001)认为,凡有可能通过食入、接触或其他途径进入机体造成动物死亡或机体机能长期或暂时性伤害的植物,均可称为有毒植物;还有人认为,有毒植物,一般是指人、畜食后引起中毒现象,严重者导致死亡的植物,也包括人、畜的皮肤、黏膜接触其汁、皮、叶及果后,产生痒痛、红斑等症状的植物。而有些植物能产生某种刺激性气味,使人们闻后心理不快,产生厌恶感,但不引起中毒症状,这类植物,一般不归到有毒植物之列(罗深秋,2002)。可见,有毒植物的含义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从广义来说,杀虫灭鼠植物即指虫鼠类动物取食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能够在虫鼠类动物机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引起动物发生毒性反应,导致动物死亡或引起动物产生不育效应,从而使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的植物。因此,可将杀虫灭鼠植物可以分为二大类型:一是虫鼠类动物取食后,动物发生毒性反应,最终导致动物死亡的植物,也叫杀虫杀鼠植物,如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Encycl.)、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铁棒锤等;另一类是虫鼠类动物取食后,引起动物产生不育效应,动物不能正常生育繁殖后代,最终可导致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的植物,如昆明山海棠、猫眼草、白屈菜、穿心莲、牛膝等植物。
东莞杀虫灭鼠公司-灭鼠植物